訂婚

男女雙方談妥以後,女方給男方一些禮品和錢財,諸如衣服、戒指、糖果、盤子和1—1001盧比的現金等(根據自己的力量可多可少,但錢數一定為單數,否則認為不吉祥),這個工作大都由姑娘的父親、爺爺、伯伯、叔叔、大哥來承擔。清晨或傍晚,男方宴請自己的親屬,把此事告訴他們。讓男孩穿上新衣服坐在一條木板凳上,姑娘的父親(或由女方的一位親戚)在男青年前額點上薑黃或紅粉吉祥志,送他椰子、糖果、衣服、金錢等,給他嘴裡塞個“勒杜”(一種甜食)和“邦”,然後由別人把贈送給他的東西送進屋裡,雙方見面後,男方招待客人吃飯或向人們分發糖果,這時,婦女們在屋內唱歌,訂婚要選個吉日良辰,忌訊星期二、六兩天,(認為這兩天不吉祥)。通過這種儀式,雙方才算訂了婚。

填懷

訂婚以後,選個吉日良辰,男方的父母帶上一兩個親戚來到女方家,他們給未來的兒媳帶來衣服、首飾、玩具、糖果,並且還給姑娘的兄妹等人也帶來些衣服。然後由男方的母親或嫂嫂把剛帶來的衣服,給姑娘穿上,並且在她懷裡放些糖果等物。接著姑娘的父親再送男方的人們一些東西,招待一兩天后,男方告別返回。這種儀式有三個目的:一是使雙方關係更加密切;二是婚姻關係更加牢固;三是通過這種儀式,將來會使姑娘多生孩子。

黃信

即送喜貼。由女言提出結婚日期,用書信形式寄出,在信封上塗有薑黃或黃金,黃金象徵吉祥,象徵春天的歡樂。此信通過理髮師或郵局送往男家。男方收到信後,要唱歌跳舞。然後讓潘迪特祭司拆開信件和支持信上寫的結婚日期。男方若不同意,還可以提出另外的日期,再通知女方。

擦薑黃儀式

一般在結婚前七天進行,每天用薑黃或芥子油的混合物(名叫“比迪”)給即將結婚的男女擦身,擦者多為歌手、母親、嫂子或其他已婚的女子。在即將結婚的男女青年的手、肢、腿、胸等處擦遍。據說這樣做一是使身體變美,二是能增加性欲,準備結婚。這時,男女青年手中拿有刀子、匕首等,他們想信,這類鐵質東西有助於驅逐魔鬼。這時不讓即將結婚的男女青年單獨出門,以免遇鬼招邪,遭至不幸。男女青年雙方手上都綁一手鐲,手鐲上串有小貝殼、檳榔、鐵圈和薑黃,用以象徵結婚的吉祥,並能驅鬼避邪。這種儀式,一般在農村較多。

帕德儀式

屬於一種助興儀式。在舉行這個儀式那一天,舅父母帶上禮品,來到外甥女家裡。所帶來的禮品中,有送給將結婚的外甥女的衣服和鞋,並帶給外甥或外甥女的父母、伯父、叔叔的衣服、頭巾,有的還帶些大米、糖果、首飾或現金等。女方收到這些東西後要適當還禮。舅父要給即將出嫁的外甥女一些鮮豔的紗麗、手鐲和腳鐲等物。通過這種儀式,舅父一方面幫忙辦理婚事,另一方面有助於保持和睦親戚關係,同時還可以借此機會提高舅父的聲望。

宴請

是在迎親隊出發的前一天,由男方舉行的一種儀式。這一天,男方把親戚朋友請來,大吃一頓,熱鬧一番。這個儀式起兩個作用:一來通知大家,某某就要結婚了;二來請大家歡聚一堂,順便得到他們的祝福,使婚事平安順利。在宴會上未來的新郎向來賓致謝,並且接受各位賓客的祝賀。

騎馬儀式

男女雙方在結婚的前幾天都舉行的一種儀式。有的在結婚前的三四天舉行,有的在結婚前一兩天舉行。未來的新郎每天夜裡騎著馬,由一群男女和樂隊陪同,到各處遊行;未來的新娘坐轎、坐馬車或騎馬遊行,現在有的地方改乘小汽車遊行。通過這種儀式,使人們知道某某就要結婚了,公之於眾。這種儀式主要在農村中較為流行。

拜陶工轉盤

這是男女雙方都舉行的一種儀式,不過舉行的時間有所不同。男方舉行這種儀式是在迎親隊出發的前一天,而女方舉行這種儀式是在男方的迎親隊到來之前。舉行儀式的時候,婦女們前往陶工家裡,對他家做陶器的轉盤進行膜拜,在轉盤上放些大米、白麵和一些糖果等物。陶工這時給他們一些新陶器作為交換。通過這種儀式,可使新婚夫婦將來團結和睦,感情堅如磐石。

遊城與敬母

迎親隊在出發以前還要舉行兩個儀式:一是新郎騎馬游城;二是向母親保證婚後敬母。新郎騎在馬上,由其姐夫牽馬逛城,沿路有些人送他些錢,作為祝賀。這種儀式許多地方已不流行,僅有少數地區還有。

在迎親隊出發之前,新郎的母親坐在井沿,做出要跳井的樣子。嘴裡還不斷喊道:“我要跳井自殺,不想再活了。因為你(指新郎)以前一直孝敬我,婚後你會變心,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新郎這時向母親發誓保證,婚後他和妻子對母親孝敬如故,請母親放心。有些土著民,這時要吃母親的奶,以此來提醒新郎不要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和自己應盡的義務。然後請母親回家吃飯,安排迎親隊出發迎親。這種做法目前不很普遍,有些地方,多是鄉村還有。

歡迎迎親隊和田地儀式

這是一種迎親儀式。男方娶親的迎親隊伍邊走邊舞,吹吹打打,鑼鼓喧天地來到女方家裡。女方先是把迎親隊迎入招待賓客的地方,請他們喝茶、吃糖、休息片刻,然後由女方主辦田地儀式。新娘的父親這時出來對女婿表示歡迎,贈送他一些衣服。據說在吠陀時期,當迎親隊到來時,女方的人們要出村迎接,在地裡送新郎東西,然後再把他們迎入村內的婚棚裡或村上一個中心地點,因此這種儀式名為田地儀式。今天有了改變,城裡人變化更大,當男方的迎親隊到來時,女方的人們也只不過走出家門口不遠的地方迎接。

耿雅丹

這是新娘的父親把新娘交給新郎而舉行的一種儀式。新郎和新娘被帶到火堆旁邊,讓他倆坐在一起。新娘的父親向新郎問道,“你同意做她的丈夫嗎?”新郎聽後回答說:“同意。”接著岳父又問道,“你能盡到做丈夫的所有責任嗎?”這時新郎當眾保證,“能做到。”然後新郎向新娘說道:“你同我白頭到老,我給你吃穿,保護你,願你健康長壽,多子多福。”接著新郎和新娘共同說道:“我倆今後相互幫助,和睦共處,咱二人心淨如水,同如一人。”這時,新娘的父親算是把女兒交給了新郎。並且叫新郎保證,以後要滿足妻子的要求,不要拋棄她。通過這種儀式,妻子成了丈夫的終身伴侶。有些地區做法不同,不是由新娘的父親出面,而是由祭司代勞。男女男女雙方的宣誓,由祭司帶領,祭司說一句,新郎、新娘重複一句。因為祭司說的是梵語,新郎、新娘聽不懂,所以往往念錯,鬧出笑話。但人們並不在乎。

馬裡格拉合納

這是一種握手儀式。在耿雅丹儀式之後,新娘的父親把女兒的手放到新郎手裡,然後新娘的兄弟或姐妹等人把新娘夫婦的衣角綁在一起。這時,新郎握著新娘的手念六句咒語,並且向新娘宣誓說道:“我握你的手,祝你高興,你要同我白頭到老,作終身伴侶,養活你是我的責任。”還說:“我們已經相互把手交給了對方,我們以後要相親相愛,相依為命,祝咱們的孩子長命百歲。”

拉吉豪姆

這是一種燒拉瓦祭火神的儀式,也是一種祝願儀式。新郎新娘面朝東方站立,中間生著一堆火,視火如神,以火神為證,完成這種結婚儀式。新郎和新娘把手裡的熟大米投入火中,向火神祈禱,連念三句咒語,保佑新娘,使她早日成為母親,享受有子之樂;並且保佑孩子長大成人,長命百歲,全家幸福,生活富裕。這時新娘還向神祈禱,保佑丈夫健康無恙,和丈夫之間的愛情與日俱增。還祝願娘家、婆家都能發財致富,家財萬貫,永遠富有。這個時候,丈夫送給新娘一些衣服等物。以示自己養妻子的決心。
 
阿格尼•薄裡耶納

這是新郎和新娘燒火轉圈的一種儀式,新郎、新娘朝拜火神,把火神當做結婚的證人。新郎向新娘說道:“我如羅摩神一樣值得稱頌,你如同梨俱吠陀一樣值得讚揚,你猶如地球,我好似太陽。我倆願高高興興地結婚,生育優秀的公民,願我們兒孫滿堂,個個長大成人,我們自己健康長壽。”

阿希馬勞合郎

新娘的兄弟把她的一隻腳抬起放在一塊石頭上。這時新郎向新娘說道:“你登上這塊石頭,像它一樣信守教規,安分守已,始終如一,盡到一個賢淑女子的責任(即生兒育女,好好照顧丈夫和料理家務等)。”然後二人同向火神祈禱。

有的地區做法有所不同。新娘一隻手搭在新郎肩上,另一隻手握住新郎的手,兩人各把一隻腳踏在石頭上,意思是說,願他倆的關係堅如磐石。然後新娘放開雙手,新郎和新娘各自向火神祈禱一番。薩泊達薄迪。這是一種圍火繞圈的儀式。新郎、新娘以火神為證,繞火連轉七周,每轉一圈說一句誓言,所以又叫七誓儀式。也叫七步儀式
或叫七圈儀式。

完成了上述這些儀式後,才算完成了結婚儀式。當然,除此以外,還有附帶儀式或叫做小儀式,也是非做不可的。這些儀式有:

比達依

是一種歡送儀式,即歡送迎親隊。新娘要去婆家,娘家的人們要表示歡送,這時女方又要送男方一些禮品,新郎和新娘一起來到婆家。臨別時,新娘的母親和新娘往往相互擁抱,嚎啕大哭。新娘的父親也很難過,軟心腸的人也往往流淚,因為站娘將成為人家的人了。

歡迎新娘

迎親隊回來後,由婦女們將新娘和新郎領進家裡,這時新郎的妹妹故意出來攔路,目的是為了要賞錢。兒媳拜婆母:新娘來到婆家,先要拜見婆婆,行最高禮節即摸腳禮(摸婆婆的腳尖),並送她一些禮物,以使婆婆高興。

拜神

傍晚時分,帶領新郎、新娘去當地的男女廟拜神。唱宗教歌曲。晚上,男方家裡通宵唱宗教歌曲和一些吉祥歌曲。

除了上述儀式外,還有一些其他儀式,因為各地不同,同時也不重要,不再贅述。從以上儀式不難看出,印度教婚姻儀式非常複雜,而且宗教成分很濃,所有儀式都離不開敬神、祈禱和唱些宗教歌曲。上述儀式一般各地均可見到,但在北印度尤為流行。不過各邦之間,甚至在同一邦內有些儀式的做法也有差別。因此在做調查的過程中,被調查的人們在有的問題上說法不一,甚至竟爭得面紅耳赤,都說對方說得不對。其實不然,他們誰說的都有道理,由此表明,不同地區有點差別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