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文化,其婚姻習俗有著獨自的特點。

埃及的傳統婚禮習俗獨特別致,民間迄今流傳著這樣一種做法:婚前男女雙方不得見面,婚禮儀式上目睹對方的容顏。

訂婚

男女青年達到婚配年齡,經過媒人穿針引線,男方的母親或者姐妹便去相看姑娘,回來後詳細向小夥子介紹姑娘的情況,姑娘的容貌自然是描述的重點內容。小夥子感到滿意,姑娘家表示同意,雙方家長便選擇一個日子舉行訂婚儀式。訂婚儀式多選在姑娘家裡舉行,今天也有不少家庭選擇賓館、飯店或者俱樂部。訂婚時,男方父母須向女方父母贈送一筆數額可觀的彩禮,女方父母將用這筆彩禮金為女兒出嫁購置金戒指、金手鐲、金項鍊等物品,還要購置新婚房間裡的傢俱。購置這些物品的花費很高,男方送的彩禮顯然是不夠的,女方的父母還須添加一部分。在訂婚儀式上,小夥子的姐妹代表他將一枚金戒指戴在姑娘的右手無名指上,有的人家還送金鐲子和金項鍊。在埃及,一個姑娘是否訂婚,只要一看對方的右手無名指便可知道。女方父母用飲料、點心招待參加訂婚儀式的人們,賓主熱情交談,並且一起唱歌跳舞。

訂婚之後,男女雙方家庭要經過一兩年甚至三四年的籌備工作,才能舉行正式結婚的儀式。從訂婚到舉行婚禮這段時間裡,男方家逢年過節須給女方家送一些禮物,由於未婚夫不能面見未婚妻,禮物由男方家女眷送去。

婚禮

舉行婚禮的那一天,新郎家的女眷們成群結隊地來到新娘家接親。她們先陪新娘沐浴,然後幫助新娘穿上男方家送來的豔麗華貴的新婚禮服。新婚禮服為白紗連衣裙,下擺很長,行走時需要6至8名兒童幫助托著長裙。穿好新婚禮服,女眷們再幫助新娘梳頭化妝,頭髮被梳成數十根細長的髮辮,並且戴上各式各樣的發飾以及項鍊、耳環、手鐲等。穿戴完畢,新娘在家人陪同下向村長及村中長輩們告別。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數輛裝飾得五顏六色的馬車來到新娘家,這是由新郎的母親帶領的迎親馬隊。

接新娘的馬車更是裝飾得光彩奪目,車上用昂貴的喀什米爾毛綢和各種鮮花裝扮,由兩匹或者四匹馬拉車,兩位身穿喀什米爾毛綢的小夥子負責護衛,顯得華貴隆重。新娘同長輩們告別後,坐上 馬車,隊伍啟程向新郎家走去。一路上,新郎的母親在前帶隊,新娘的母親在後護衛,迎親的人們一路上高聲歌唱讚美新娘美貌賢慧的歌曲。新娘的嫁妝也隨著迎親的隊伍帶去,除傢俱外,幾隻嶄新的木箱格外引人注目,裡面盛著l00件袍裙。為了準備這100件袍裙,新娘的母親一般都要用十多年時間。

抵達新郎家,新郎喜氣洋洋地站在彩車旁迎接新娘下車,但新娘卻坐在車上紋絲不動。新郎見狀,便以好言相勸,許下許多諾言,新娘這才高興地準備下車。新娘在新郎的帶領下,跨過一道放有一些屠宰物的門檻,進入新房內,雙雙坐在兩把裝飾得精緻美觀的*背椅上。年輕的姑娘、小夥子、兒童們爭先恐後地擠進新房裡觀看新娘的模樣。有時由於人太多,新房裡被擠得水泄不通。為了分散人們的注意力,避免擠傷新娘,同時也為了顯示家境富有,男方的家人故意將一些錢幣和小禮物撒在新房外的地上,引得室內的人紛紛跑出來爭撿。

傍晚時分,男方家擺設盛大的婚宴招待各位來賓。宴會結束後,新郎新娘手挽手,在眾人陪同下,隨著樂隊,到清真寺舉行宗教儀式。阿訇讓新郎新娘並排站立,手拉著手,將一塊白色紗布蓋在他們的手上,念一段《古蘭經》,向他們表示祝福。接著,阿訇對新郎新娘進行婚前訓導。阿訇首先告誡新娘要體貼、關心和照顧丈夫,做一位賢妻良母;接著告誡新郎要愛護、保衛和忠於妻子,做一位稱心如意的夫君。新郎新娘各自將阿訇的話複述一遍,並向安拉起誓。新娘對新郎說:“我願意按照安拉的旨意,將一切都獻給你。”新郎對新娘說:“我願意按照安拉的旨意,一輩子都忠誠於你。”宗教儀式結束,新郎新娘回到家中的新房裡,在眾目睽睽之下,新郎輕輕揭去新娘頭上的面紗。此時此刻,新娘第一次看見新郎的模樣,新郎也是第一次看清新娘的“廬山真面目”。這時有人遞上一杯清澈甘甜的水,新郎接過飲下一半,新娘再接過去一飲而盡,表示倆人婚後恩恩愛愛,永不分離。

婚禮的最後一道儀式是圓房,即女方父母將他們置辦的傢俱搬進新房裡,使新房內的傢俱整齊配套。此時此刻,新娘再度披上婚紗,雙方家長將新房及傢俱的鑰匙交給一對新人。圓房後的一周之內,天天有親朋好友登門祝賀,饋贈禮物。一周之後,新婚夫婦或是在家休息,或是外出旅遊度蜜月。在埃及,由於人們的經濟條件不同,婚禮的規格則存在著極大的差別。富貴人家的婚禮往往持續一個月之久,天天賓客濟濟,婚宴豪華豐盛,並請來樂隊、歌唱家、舞蹈家表演助興,場面隆重熱烈。在一般經濟條件的家庭,婚禮慶祝活動大約3天時間,男方家擺設宴席款待親朋好友,每天晚上唱歌跳舞助興,氣氛熱烈活躍。那些經濟狀況欠佳的家庭,婚禮儀式則要簡單得多,多以花轎代替彩車,以本地啤酒代替外國名酒,以普通飲料代替高級飲料,賀喜的人們在笛聲、鼓聲中唱歌跳舞,真誠地為一對新人祝福,時間大約一天。

南部地區婚俗

埃及在地理和文化上大致可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其中,從吉沙至阿斯旺的廣大南部地區被稱為“上埃及”,佔據著埃及一半以上的國土。這裡主要是山區和草原,其居民以農牧業為生,被稱為“賽迪人”。由於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小,這裡的婚俗依然保持著古老而純樸的埃及文化與傳統。

上埃及人通常有著獨特的外表,個頭高挑,身體強健,性格溫和,熱情好客,操著濃重的地方口音。成年男女均用寬大的長袍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男人通常穿藍色或棕色長袍;婦女則身著黑色長袖大袍,並用黑頭巾把頭臉包起來,只露出兩隻眼睛。由此可見,上埃及人在生活方面是多麼地保守了。

由於當地傳統是男女授受不親,不允許不同性別的年輕人相互交往,也沒有男女共同參加的社交場合,因此小夥子們平時很難見到年輕的姑娘,更別想自主擇偶和自由戀愛了。找對象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媒婆和親友介紹。在上埃及,媒婆被稱作“阿卡巴”,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受到人們的尊敬,有著不菲的收入,只有那些能說會道、有著廣泛社會交際的成年婦女才能勝任。阿卡巴的職責就是走東家、串西家,不斷地瞭解誰家的姑娘長得標緻、又能織一手好毛毯,誰家的小夥子又勤快又能幹,並為他們牽紅線、搭鵲橋,成就一段段的好姻緣。

在上埃及,近親結婚是允許的,因為這樣可以親上加親,既能保證避免娶錯姑娘嫁錯郎,同時又維持了家族血統的純正。特別是對於官員、貴族和富有階層來說,從自己的家族中選擇配偶還可以保證財產不擴散、不外流。因此通常情況下,上埃及人絕不會輕易將女兒嫁給陌生人。女婿的首選是堂親,也就父親的子侄們;其次是表親,即母親的子侄。這兩種婚姻的比例最高。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賽迪人看上去長得很相象的原因。

如果既不是堂親,也不是表親,則要講究門當戶對,主要看雙方家庭的宗教信仰、社會地位和富有程度。特別是宗教信仰,如果雙方信仰不同,是絕對不可能結婚的。

上埃及人的早婚現象十分普遍。儘管當地法律和宗教都明確規定15歲以下禁止結婚,但許多女孩在9歲、10歲時就戴上了耳環,表示她們已經訂婚,“明花有主”了。也許要不了幾年,她便為人妻、為人母了。

上埃及人的婚姻一般由父母包辦。如果雙方家長都同意了,這樁婚事也就定下來了,然後才會通知小夥子和姑娘。男方會出一筆可觀的娉禮(一般為1500埃元,約合100英鎊),並給未婚妻購買戒指、腳鐲等珠寶和衣服,女方則負責蓋新房,置辦傢俱和婚後生活的必需品。

婚禮一般持續七天。第一天,新娘的雙手和雙腿被塗上象徵著幸運和吉祥的紅紅的指甲油,這標誌著婚禮的開始。第二天,女方親友把傢俱、衣物等嫁妝裝上馬車或卡車,浩浩蕩蕩送到新房。接下來的幾天要舉行各種名目的慶祝活動。到了第七天,也就是正式婚禮這一天,新郎新娘家中要分別舉行最熱鬧的宴會和慶祝活動。尤其是新郎迎娶新娘時,是婚禮的高潮。新郎帶著龐大的迎親隊伍,一路吹吹打打、載歌載舞來到新娘家,用漂亮的彩車將新娘接到新房中。熱烈的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深夜。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法律的普及,上埃及人的婚姻觀念和習俗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現在有的地區,年輕人在選擇配偶方面已經有一定的發言權了。尤其是婦女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拒絕不合己意的婚事。儘管如此,男女隔離現象依然十分嚴重,年輕人自由戀愛、自由結婚的仍然比較少見。

北部城市與沿海地區婚俗

沿地中海和紅海的北部地方是埃及的政治、經濟中心,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尤其是以開羅和亞歷山大中心的尼羅河三角洲和蘇伊士運河兩岸地區,更是埃及最為開放的地區,其婚姻習俗與南部地區有著很大的不同。

在城市和沿海地區,由於婦女擁有與男人平等的學習和工作機會,性別隔離與歧視現象不像傳統的伊斯蘭社會那麼嚴重,因而男女可以自由交往,自由戀愛和自主婚姻較為普遍。年輕的小夥子可以與心愛的姑娘在公眾場合下認識,還可以一起上學,一起工作,一起就餐、休閒和娛樂。

如果感情成熟,一般會舉行一個由雙方父母和親友參加的訂婚儀式,既可以在賓館也可以在清真寺舉行,由專門的主持人或阿匐主持。其內容與傳統的埃及訂婚儀式大致相同,一是簽署婚約,二是確定婚期,商定娉禮,舉行熱鬧的慶祝儀式。

接下來,一般會有一個比較長的結婚準備時間。主要是因為埃及城市的房價普遍很高,大大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經濟承受能力。因而年輕人需要很長時間攢錢,以購置新房,準備婚禮。

婚禮一般在賓館舉行。這一天,新娘身穿漂亮的西式白色婚紗,新郎則穿黑色西服、白色襯衣,並打上領帶。來賓們坐在租來的賓館大廳裡,男女可以混坐在一起。《結婚進行曲》響起,新郎、新娘在伴郎和伴娘的陪同下手挽手緩緩步入廳堂。人們一面歡呼,一面在他們頭上撒下祝福的鮮花。新郎、新娘在廳堂正中坐定,婚禮主持人給他們獻上一杯象徵幸福美滿的玫瑰露,宴會和慶祝活動正式開始。專門請來的小樂隊開始伴奏,能歌善舞者為大家表演歡快的節目。宴會當中,新郎、新娘會親手切開結婚蛋糕與來賓分享,並向眾人散發甜點和小禮品。婚禮結束時,新郎、新娘站在賓館門口歡送客人,之後返回賓館包住的房間或自己的新房共度良宵。

在埃及城市和沿海地區,結婚費用一般非常昂貴,普通收入者難以承受。拿一名在城鎮擁有工作的普通埃及人來說,其平均月收入為150埃元(約合45美元),但是婚禮的平均支出卻高達10萬埃元(約合3萬美元)。也就是說,夫妻兩人即使不吃不喝,也要工作28年才能掙夠這筆錢!這給普通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為了舉行一場體面的婚禮,年輕人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去賺錢,因而滋生了許多社會問題。

儘管比較糜費,埃及城市與沿海地區的婚姻習俗還是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並日益向農村地區擴散。近年來,就連相對比較封閉的南部地區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影響,漸漸也有了新式婚禮的影子。它像一股潮流,衝擊著埃及數千年來形成的傳統婚俗與文化。在全球化盛行的當今時代,世界上恐怕沒有完全不受影響的角落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