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Sicilia),若是你悄然回味它自舌尖湧起的奇妙音節,一縷玉器輕擊冰塊的沁涼便會長驅直入你的牙床,那是一種怎樣的神秘、妖嬈混合著略帶矜持的野性讓你魂牽夢繞、不能自已。
或許,那是一種只有在時間和空間幽深隧道的盡頭方可勉力一瞥的美,它的巢穴如此遙遠,如此悠久,使那偶爾灑落一星半點的微茫的光線,活像是照射在眾神的袈裟上,既目眩神迷又遙不可及。它自奇詭中登場,複在閃爍中現身,宛如鑽石的光芒,一跳一跳牽著你的心,透徹而虛幻。
它天然包含一種難以捉摸的本性,即便你把它吸附於內心或定格於數碼相機的CCD上,也並不意味著你從此可以一勞永逸地擁有它。它總是遠在你所能想像和觸及的極限之外。還不曾有誰遊歷過西西里而不為它的驚豔所耽溺。可那因垂戀而起的佔有欲,卻註定要遭遇挫折,那份難堪一點不亞於饑腸轆轆的食肉獸類在全身遍佈尖刺的刺蝟和身披軟甲的穿山甲面前的無計可施。
西西里攝魂的魅力中同時混合著輕佻女子的撩撥和良家少女素有的貞靜,讓耽視者在欲迎還拒中束手就擒。它美得如此濃密,須待你張開全身的感官方能讓它慢慢浸潤你的心魂,這一過程緊張而微妙,甚至容不得半點的疏忽,倘若感知力稍有懈怠,它便橡皮筋一般,“啪”地一聲,彈回原地,讓你對它此前的一切圖謀和貪戀前功盡棄。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沿著家鄉的水渠回家的情景,夜空下的水渠,明月平沉,如煎鍋裡的一掬兒蛋黃,遙遙勾著你的眼神。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心心相印的情景,彷佛讓你覺得,它在水渠中的這副面容,完全因你而存在。
在希臘語中,“西西里”被稱為Trinacria,意為“三顆頭”,暗示它三角形的長相。若是稍加留意,你會發現它的三隻角分別朝向亞、非、歐三大洲。只是離義大利半島太近的緣故,它才忍不住賣乖,身姿微微偏轉了些。
西西里曾是已知世界的中心,是地中海諸島中的長女。它美豔的觸角左顧右盼,天生一付招蜂引蝶的紅顏禍水命。它曾被各大文明形形色色的主人擁有過,人人都妄想在它身上傾注自己滿腔的欲望和抱負,征服它,溺寵它,給它金錢和錦緞,欺淩時也偶爾討它的歡心。人人以為它是軟弱的,是天生指望著依附他們的,但是千百年過去了,他們毀滅和淘汰的不過是自己,西西里雖也顯見得憔悴,但那不過是美豔添了一抹兒風霜,無損于它的風華絕代。
文明前季,西庫洛人和西卡諾人在此捕魚狩獵,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時節,希臘人還只懂得在土地上玩泥巴,遠沒有狂妄到要建立什麼海上帝國。但文明的覺醒往往在一寐之間,西元前8世紀,希臘人的君臨很快讓第一批土著嘗到了帶綠帽子的滋味。這也正應了一句宿命的論調:美貌向為天下之公器。希臘人之後是羅馬人,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另一個虎視眈眈的情敵——迦太基人手裡擄得美人歸。羅馬的千秋功業可惜好景不長,汪達爾人和東哥特人伺機乘虛而入,四隻鹹豬手在西西里的前胸後背上抓下摸,幸好有拜占庭帝國勉強撐住昔日的半壁江山,算是為它保住了貞節的名份。偏偏寡婦門前是非多,時隔不久,綠旗招展,山河易色。阿拉伯人揮著彎刀,嘴裡呼哧著腥膻的洋蔥味,強行給它遮上了面紗,其實,想想它的純潔早已是考古名詞,何苦多此一舉。
西西里畢竟屬於基督教世界的禁臠,阿拉伯人鋒芒再盛,也總有時運不濟的時候,諾曼人瞧準時機,侵佔了西西里。“兩西西里王國”的建立,一夜間又讓它由“回教君王的妖妃”搖身變回威儀萬千的皇后。15世紀,迂闊的西班牙人妄圖用宗教裁判所的嚴苛和死板塵封它長期放肆的心靈,西西里從此不免黯淡神傷,唯有城市中蜂擁而起的巴羅克建築多少讓它的化妝盒內多了些私房錢。年華老去,美色衰敗,後半生的全部熱望不過是攢些百年之後的棺材錢,這雖說合乎人之常情,但也分明讓人多了些唏噓和悽楚。
文化上,西西里向來是周邊文明交媾的婚房。希臘人為錫臘庫薩(Siracusa)和陶爾米納(Taormina)留下了壯觀的劇場,在阿格裡堅托(Agregento)、塞利儂特(Selinunte)和塞傑斯塔(Segesta)豎起恢弘的神廟;羅馬人在阿爾梅裡納廣場(Piazza Armerina)錦上添花,嵌上活波灑脫的馬賽克圖案;巴勒摩聖喬萬尼隱修院的紅色穹頂純系阿拉伯人“一手遮天”;蒙雷亞萊(Monreale)和切法盧(Cefalù)主教座堂則因諾曼人的構思奇巧而堪稱完美,不過,後殿穹隆上令人驚歎的《基督賜福》馬賽克則應拜拜占庭人之賜。西班牙人也絕非等閒之輩,過度奢華的巴羅克風格幾乎主宰著今天西西里島上的大部分教堂和宮殿風格。
天地四季給了西西里丰姿綽約的身段,歲月又忍心讓她飽經滄桑,她的豔麗分明地多了一層哀慟的色彩,非薩丁島的自然天成所可比擬。在景觀的豐富性上,西西里不啻是一座生長茂盛的熱帶雨林,囊括了品種各異的浩繁植被。年代悠久的古城堪比高大的常青喬木,精緻婉約的小鎮是茂密蓬鬆的灌木,而掩映於濱海、山谷地帶的小村莊則是那翠綠的爬藤,在林間穿針引線,盤旋往復。
在西西里諸城中,自然和人文景觀俱佳的當數陶爾米納。
在陶羅山的半山腰上,陶爾米納盛開得像一株碩大恣肆的龍舌蘭。火車公路自下往來穿梭,卻無驚擾之虞;天地大海親近而不狎昵。它是揚粉季節植物裸露的性器,上呈天露,下接地氣,中間一任花粉飄蕩,不知有忍。
陶爾米納視野開闊,風光迷人,東面抬頭可見碧波粼粼的愛奧尼亞海,西南方則是皚皚白雪飾其冠冕的埃特納火山。
埃特納,古希臘詩人品托稱其為“天柱”。這座在70萬年前就一直感冒不斷的活火山,是火山中名副其實的林黛玉,多愁善感,歷史上有本可查的噴發就達225次之多。山頂常年雲遮霧罩,難窺首尾。陽光強烈的時候,鑲了金邊的光線會從天空極深的地方刺將下來,但又不很透,畢竟雲層太厚,殘留著薄薄的雲翳,像是用髒布抹拭窗玻璃上的汙跡,總也抹不乾淨。
在一處石灰岩岬角的腹地,整個老城區的頂端,保存有陶爾米納最誘人的古希臘劇場。迭經上千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毀壞,這座壯觀的半圓形劇場終至傾頹。像一隻瞎了的眼窩,眸子再也不能顧盼流轉,也感覺不到相鄰的另一隻。古希臘人在碧海藍天和火山環拱的舞臺上演出人間的悲喜劇,男女主人公的命運便不再是封閉和孤立的了,那裡面有對天地諸神公正裁判的隱隱的期待,可謂天人交通的西方版。
與陶爾米納的壯觀劇場相比,阿格裡堅托的神廟似乎更擅勝場。
阿格裡堅托有“上阿格裡堅托”和“下阿格裡堅托”之分,疑為效法陶爾米納,保護古城區之別出心裁。但又不如陶爾米納呵護得那般到位,將個難看的現代化城區做了神廟谷的屏風,還依山起勢,置於山顛,下臨大海,給人和尚頭上、蝨子自現的滑稽之感。
阿格裡堅托現如今幾乎成了“希臘之外最壯觀的神廟群”的代名詞。不過,神廟穀裡的全部9座神廟,能看出輪廓的,恐怕不超過4座。它們中的大多數幾乎快要和大地起伏的面貌融為一體了。
起初,數朱庇特神廟最為宏偉霸氣。可惜這座神廟未及建成,就在西元前406年一次迦太基人的入侵中被夷為平地。原來的設計是一座假圍柱式建築,列柱廊的位置築有嵌以半柱的厚牆,半柱上矗立有體量巨大的男像柱,僅身長就有8米之偉。殘存的一根男像柱被收藏于現今的市立考古博物館,神廟的遺址上橫陳著一座泥土仿製的替代品,千百年的明火執仗、風雨如晦雖使他慘遭毀容,難辨雌雄,但一副擎天立地的模樣仍歷歷在目,似乎還在靜等著朱庇特重新君臨大地,挽昔日秩序於倒懸。
在蠻荒的岩石上,卡斯托和波利克斯神廟僅剩下四根立柱和柱頂盤,像一朵綻放著的殘敗的石柱之花,那是滄桑歲月僅存的碩果。
只有協和神廟讓人稍感欣慰,正面的6根立柱和側面的34根立柱完整無缺,作為陶立克建築的輝煌典範,它因在6世紀時被改建為基督教堂而倖免被毀。
在這個迄今為止全世界最為完整的陶立克式神廟家族中,附近的朱諾神廟和對面峽谷的赫拉克勒斯神廟也所幸留下了些殘肢斷臂。
神廟谷位於阿格裡堅托鄰海的緩丘地帶,植被茂盛,日光朗照,風從海上徐徐吹來,減弱了地中海陽光的熱度。神廟多踞於緩丘之顛,自極遠處便可一目了然,雖然巴旦杏樹要到12月份才會全然綻放,但到處已彌漫著秋季之癢,讓人無端陶醉於這仙境般的谷地。起先供奉諸神的神廟,如今不啻成了他們安息的墳墓,但安寧一如往昔。
誰說這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呢?
與這些神祗們偏愛的中古小城相比,巴勒摩則完全是另一末世情景。
作為西西里規模最巨的首府,巴勒摩幾乎保留著從古希臘到晚近西班牙統治的全部藝術形式,這讓它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一座活力四射的考古藝術博物館。可惜保養的程度實在太過拙劣,以至於很多時候顯得有些暴殄天物。
在傳奇式的輝煌過去和滿目瘡痍、窮街陋巷的現在,巴勒摩首先讓你感受到的是它觸目驚心的貧窮。
純然,貧窮在第一世界並非絕跡,但肆虐到這個程度,當為巴勒摩所僅見。
失業和貧窮像海綿一樣從這個城市吸走了大部分青壯勞力,十室九空的情形因而相當普遍。古老的民用建築不是煙薰火燎,就是灰塵滿布,荒棄之感若非戰火洗劫,也恍如人跡罕至的外星球。有時,滿地鋪陳的垃圾讓你不免訝異本地人士的生存韌勁。
但巴勒摩人仍然是樂觀的。當東方面孔的我們與當地中學生擦肩而過的時候,狂熱的少男少女們不明就裡地沖我們大喊:“Jack Chan!Kung Fu!”,那呐喊裡恣肆著一種對外部世界發狂的熱望。
或許,那是一種只有在時間和空間幽深隧道的盡頭方可勉力一瞥的美,它的巢穴如此遙遠,如此悠久,使那偶爾灑落一星半點的微茫的光線,活像是照射在眾神的袈裟上,既目眩神迷又遙不可及。它自奇詭中登場,複在閃爍中現身,宛如鑽石的光芒,一跳一跳牽著你的心,透徹而虛幻。
它天然包含一種難以捉摸的本性,即便你把它吸附於內心或定格於數碼相機的CCD上,也並不意味著你從此可以一勞永逸地擁有它。它總是遠在你所能想像和觸及的極限之外。還不曾有誰遊歷過西西里而不為它的驚豔所耽溺。可那因垂戀而起的佔有欲,卻註定要遭遇挫折,那份難堪一點不亞於饑腸轆轆的食肉獸類在全身遍佈尖刺的刺蝟和身披軟甲的穿山甲面前的無計可施。
西西里攝魂的魅力中同時混合著輕佻女子的撩撥和良家少女素有的貞靜,讓耽視者在欲迎還拒中束手就擒。它美得如此濃密,須待你張開全身的感官方能讓它慢慢浸潤你的心魂,這一過程緊張而微妙,甚至容不得半點的疏忽,倘若感知力稍有懈怠,它便橡皮筋一般,“啪”地一聲,彈回原地,讓你對它此前的一切圖謀和貪戀前功盡棄。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沿著家鄉的水渠回家的情景,夜空下的水渠,明月平沉,如煎鍋裡的一掬兒蛋黃,遙遙勾著你的眼神。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心心相印的情景,彷佛讓你覺得,它在水渠中的這副面容,完全因你而存在。
在希臘語中,“西西里”被稱為Trinacria,意為“三顆頭”,暗示它三角形的長相。若是稍加留意,你會發現它的三隻角分別朝向亞、非、歐三大洲。只是離義大利半島太近的緣故,它才忍不住賣乖,身姿微微偏轉了些。
西西里曾是已知世界的中心,是地中海諸島中的長女。它美豔的觸角左顧右盼,天生一付招蜂引蝶的紅顏禍水命。它曾被各大文明形形色色的主人擁有過,人人都妄想在它身上傾注自己滿腔的欲望和抱負,征服它,溺寵它,給它金錢和錦緞,欺淩時也偶爾討它的歡心。人人以為它是軟弱的,是天生指望著依附他們的,但是千百年過去了,他們毀滅和淘汰的不過是自己,西西里雖也顯見得憔悴,但那不過是美豔添了一抹兒風霜,無損于它的風華絕代。
文明前季,西庫洛人和西卡諾人在此捕魚狩獵,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時節,希臘人還只懂得在土地上玩泥巴,遠沒有狂妄到要建立什麼海上帝國。但文明的覺醒往往在一寐之間,西元前8世紀,希臘人的君臨很快讓第一批土著嘗到了帶綠帽子的滋味。這也正應了一句宿命的論調:美貌向為天下之公器。希臘人之後是羅馬人,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另一個虎視眈眈的情敵——迦太基人手裡擄得美人歸。羅馬的千秋功業可惜好景不長,汪達爾人和東哥特人伺機乘虛而入,四隻鹹豬手在西西里的前胸後背上抓下摸,幸好有拜占庭帝國勉強撐住昔日的半壁江山,算是為它保住了貞節的名份。偏偏寡婦門前是非多,時隔不久,綠旗招展,山河易色。阿拉伯人揮著彎刀,嘴裡呼哧著腥膻的洋蔥味,強行給它遮上了面紗,其實,想想它的純潔早已是考古名詞,何苦多此一舉。
西西里畢竟屬於基督教世界的禁臠,阿拉伯人鋒芒再盛,也總有時運不濟的時候,諾曼人瞧準時機,侵佔了西西里。“兩西西里王國”的建立,一夜間又讓它由“回教君王的妖妃”搖身變回威儀萬千的皇后。15世紀,迂闊的西班牙人妄圖用宗教裁判所的嚴苛和死板塵封它長期放肆的心靈,西西里從此不免黯淡神傷,唯有城市中蜂擁而起的巴羅克建築多少讓它的化妝盒內多了些私房錢。年華老去,美色衰敗,後半生的全部熱望不過是攢些百年之後的棺材錢,這雖說合乎人之常情,但也分明讓人多了些唏噓和悽楚。
文化上,西西里向來是周邊文明交媾的婚房。希臘人為錫臘庫薩(Siracusa)和陶爾米納(Taormina)留下了壯觀的劇場,在阿格裡堅托(Agregento)、塞利儂特(Selinunte)和塞傑斯塔(Segesta)豎起恢弘的神廟;羅馬人在阿爾梅裡納廣場(Piazza Armerina)錦上添花,嵌上活波灑脫的馬賽克圖案;巴勒摩聖喬萬尼隱修院的紅色穹頂純系阿拉伯人“一手遮天”;蒙雷亞萊(Monreale)和切法盧(Cefalù)主教座堂則因諾曼人的構思奇巧而堪稱完美,不過,後殿穹隆上令人驚歎的《基督賜福》馬賽克則應拜拜占庭人之賜。西班牙人也絕非等閒之輩,過度奢華的巴羅克風格幾乎主宰著今天西西里島上的大部分教堂和宮殿風格。
天地四季給了西西里丰姿綽約的身段,歲月又忍心讓她飽經滄桑,她的豔麗分明地多了一層哀慟的色彩,非薩丁島的自然天成所可比擬。在景觀的豐富性上,西西里不啻是一座生長茂盛的熱帶雨林,囊括了品種各異的浩繁植被。年代悠久的古城堪比高大的常青喬木,精緻婉約的小鎮是茂密蓬鬆的灌木,而掩映於濱海、山谷地帶的小村莊則是那翠綠的爬藤,在林間穿針引線,盤旋往復。
在西西里諸城中,自然和人文景觀俱佳的當數陶爾米納。
在陶羅山的半山腰上,陶爾米納盛開得像一株碩大恣肆的龍舌蘭。火車公路自下往來穿梭,卻無驚擾之虞;天地大海親近而不狎昵。它是揚粉季節植物裸露的性器,上呈天露,下接地氣,中間一任花粉飄蕩,不知有忍。
陶爾米納視野開闊,風光迷人,東面抬頭可見碧波粼粼的愛奧尼亞海,西南方則是皚皚白雪飾其冠冕的埃特納火山。
埃特納,古希臘詩人品托稱其為“天柱”。這座在70萬年前就一直感冒不斷的活火山,是火山中名副其實的林黛玉,多愁善感,歷史上有本可查的噴發就達225次之多。山頂常年雲遮霧罩,難窺首尾。陽光強烈的時候,鑲了金邊的光線會從天空極深的地方刺將下來,但又不很透,畢竟雲層太厚,殘留著薄薄的雲翳,像是用髒布抹拭窗玻璃上的汙跡,總也抹不乾淨。
在一處石灰岩岬角的腹地,整個老城區的頂端,保存有陶爾米納最誘人的古希臘劇場。迭經上千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毀壞,這座壯觀的半圓形劇場終至傾頹。像一隻瞎了的眼窩,眸子再也不能顧盼流轉,也感覺不到相鄰的另一隻。古希臘人在碧海藍天和火山環拱的舞臺上演出人間的悲喜劇,男女主人公的命運便不再是封閉和孤立的了,那裡面有對天地諸神公正裁判的隱隱的期待,可謂天人交通的西方版。
與陶爾米納的壯觀劇場相比,阿格裡堅托的神廟似乎更擅勝場。
阿格裡堅托有“上阿格裡堅托”和“下阿格裡堅托”之分,疑為效法陶爾米納,保護古城區之別出心裁。但又不如陶爾米納呵護得那般到位,將個難看的現代化城區做了神廟谷的屏風,還依山起勢,置於山顛,下臨大海,給人和尚頭上、蝨子自現的滑稽之感。
阿格裡堅托現如今幾乎成了“希臘之外最壯觀的神廟群”的代名詞。不過,神廟穀裡的全部9座神廟,能看出輪廓的,恐怕不超過4座。它們中的大多數幾乎快要和大地起伏的面貌融為一體了。
起初,數朱庇特神廟最為宏偉霸氣。可惜這座神廟未及建成,就在西元前406年一次迦太基人的入侵中被夷為平地。原來的設計是一座假圍柱式建築,列柱廊的位置築有嵌以半柱的厚牆,半柱上矗立有體量巨大的男像柱,僅身長就有8米之偉。殘存的一根男像柱被收藏于現今的市立考古博物館,神廟的遺址上橫陳著一座泥土仿製的替代品,千百年的明火執仗、風雨如晦雖使他慘遭毀容,難辨雌雄,但一副擎天立地的模樣仍歷歷在目,似乎還在靜等著朱庇特重新君臨大地,挽昔日秩序於倒懸。
在蠻荒的岩石上,卡斯托和波利克斯神廟僅剩下四根立柱和柱頂盤,像一朵綻放著的殘敗的石柱之花,那是滄桑歲月僅存的碩果。
只有協和神廟讓人稍感欣慰,正面的6根立柱和側面的34根立柱完整無缺,作為陶立克建築的輝煌典範,它因在6世紀時被改建為基督教堂而倖免被毀。
在這個迄今為止全世界最為完整的陶立克式神廟家族中,附近的朱諾神廟和對面峽谷的赫拉克勒斯神廟也所幸留下了些殘肢斷臂。
神廟谷位於阿格裡堅托鄰海的緩丘地帶,植被茂盛,日光朗照,風從海上徐徐吹來,減弱了地中海陽光的熱度。神廟多踞於緩丘之顛,自極遠處便可一目了然,雖然巴旦杏樹要到12月份才會全然綻放,但到處已彌漫著秋季之癢,讓人無端陶醉於這仙境般的谷地。起先供奉諸神的神廟,如今不啻成了他們安息的墳墓,但安寧一如往昔。
誰說這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呢?
與這些神祗們偏愛的中古小城相比,巴勒摩則完全是另一末世情景。
作為西西里規模最巨的首府,巴勒摩幾乎保留著從古希臘到晚近西班牙統治的全部藝術形式,這讓它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一座活力四射的考古藝術博物館。可惜保養的程度實在太過拙劣,以至於很多時候顯得有些暴殄天物。
在傳奇式的輝煌過去和滿目瘡痍、窮街陋巷的現在,巴勒摩首先讓你感受到的是它觸目驚心的貧窮。
純然,貧窮在第一世界並非絕跡,但肆虐到這個程度,當為巴勒摩所僅見。
失業和貧窮像海綿一樣從這個城市吸走了大部分青壯勞力,十室九空的情形因而相當普遍。古老的民用建築不是煙薰火燎,就是灰塵滿布,荒棄之感若非戰火洗劫,也恍如人跡罕至的外星球。有時,滿地鋪陳的垃圾讓你不免訝異本地人士的生存韌勁。
但巴勒摩人仍然是樂觀的。當東方面孔的我們與當地中學生擦肩而過的時候,狂熱的少男少女們不明就裡地沖我們大喊:“Jack Chan!Kung Fu!”,那呐喊裡恣肆著一種對外部世界發狂的熱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