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人教導孩子時,應先示範給孩子看,而較複雜的動作,則應分段示範,以便讓孩子看清楚應該如何做。

2.分段示範時,動作應緩慢。

3.鼓勵孩子反復練習。

4.任何練習在開始時,難免會因為不熟練,而出現一片混亂的情況,耐心教導孩子,勿剝奪他學習的機會。

以耐心和愛心教導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中,過度的保護或一再地跟在背後收拾爛攤子,只會縱容孩子重複犯同樣的成熟而不自知,與其呵護他一路平安順利,倒不如培養他面對挫折的勇氣,訓練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處理能力的練習,會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以耐心和愛心教導孩子,依照孩子的發展能力,適當地給一些機會,讓他動手做;做得好則給以鼓勵。初期指導時雖很麻煩、費時,但等孩子純熟後,他可能成為你的小幫手!

培養孩子的生活處理能力是一項長期、繁瑣、細緻的工作,進行這項工作,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要有耐心,不厭其煩。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父母要先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耐心觀察,還要及時地鼓勵,耐心地幫助。這比父母親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煩些,又費時間,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是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

要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在培養孩子獨立吃喝的方面,1歲時教孩子用小勺吃飯,到1歲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獨立吃飯,還要教他用雙手拿著茶杯喝水,飯後用餐巾擦嘴。到兩歲半,孩子就能順利地、乾淨俐落的吃完一頓飯。

可以通過遊戲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例如,教三四歲的孩子自己洗臉,可以有採用遊戲的口吻:“今天媽媽和小明比賽,看看誰臉洗得又快又乾淨。”然後,給孩子一塊毛巾,邊示範,邊講解洗臉、洗手的順序,孩子會很有興趣的學習洗臉的動作。

要做到要求一致持之以恆。不能幼稚園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後父母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孩子做的,奶奶來包辦,這都不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只有老師、父母協調一致,共同要求,反復強化,形成鞏固的條件聯繫,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要對孩子曉之以理。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舒適,爸爸、媽媽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裡還要做很多事情——買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勞動,如掃地、擦桌子、洗碗以及自我服務勞動,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體中的一個成員,他應該為家庭做一些事情。這樣就能逐步形成勞動的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