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有許多古舊的建築,比如墨爾本。

它們是老舊的,卻絕非老朽。臨街一些有懷舊價值的建築物,外牆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但內部,卻是經過了翻天覆地的改造。

或者是,現代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懷舊的心。比如一座由日本人投資興建的大型購物廣場,極現代化的週邊主體建築,巨大的幕牆玻璃頂蓋下,卻令人瞠目地包容著一座由一定年齡的紅磚砌成的餐廳。

新與舊,強烈對比。

創意更巧妙的,是那些用老房子改建的酒店。它們的原本用途五花八門,有的是消防站、有的是教堂、有的是名人故居、有的是農家小屋……惟一相同的是,當你踏進這些如畫的酒店,你不會覺得那只是旅途上的驛站,而會驀然生出“似是故人來”的溫馨。

溫莎公爵酒店 關於枕頭的10種可能

不知道那位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和“溫莎公爵酒店”有什麼關係,只在大堂裡見到了英國女王的畫像。難怪,這座坐落於墨爾本的五星級酒店,是作為英聯邦國家的澳大利亞僅存的保留了維多利亞風格建築和文化特色的大酒店。

老房子值得一看,尤其是那層層疊疊的綠色扶梯、已停用的老式電梯、喝下午茶所用的精美瓷器。但最令人稱道的,是這裡的服務。就看那張供住客選擇枕頭的單子吧,你能想到的,這上面都有———帶香料的枕頭令你一夜無夢;防打鼾的枕頭造福了枕邊人;“親吻”枕裡的填充物,像細小的手指一樣,能在你睡著時按摩你的皮膚;V型枕頭像母親的臂膀般環繞著你,使你的頭、頸得到完全的放鬆;常見的長羽毛枕頭、高枕頭、低枕頭是這裡的必備品,還有出人意料的沐浴枕頭提供……

雖以忠貞於愛情的溫莎公爵命名,這裡卻入住過一對令人唏噓的分飛勞燕———查理斯王子和戴安娜尚未 離婚時,出訪澳大利亞,入住的就是這家酒店。想來,那張記錄了他們喜愛的枕頭的單子還在,曾經的璧人卻已陰陽兩隔……

王子酒店 簡約的黑紅配

如果說,溫莎公爵酒店令你想起的是“壁爐、英式花布、骨瓷”,那麼王子酒店則是與“海灘、衝浪、孤傲、藝術”等詞相關聯。大堂是黑配紅———黑色的樓梯、黑色的前臺,惟一的光線,透過紅色的帷幕映襯而出。實在與以往見過的任何酒店太不相同。

房間也是簡約而現代的。烏木色的傢俱,白色床單,惟一的色彩,是由本地藝術家為酒店專門設計的擺件。白色椅子是某位藝術家設計的,得過大獎。最令人稱奇的是浴室,掛毛巾的,居然是一架竹扶梯!

樓頂的陽臺,必須經過室內游泳池才能到達,能望見幾步之遙的StKilda海灘和菲利浦灣港,是舉辦派對的絕佳場所。

這座房子,從前也是酒店,只是重新被改造後,成了墨爾本的一景。

卡聞特藝廊 修道院頂樓的蜜月

修道院的女主人風情萬種。她是希臘移民,爸爸媽媽在來希臘前,住在漁村裡。來澳大利亞後,她讀的是藝術。畢業那天,學校舉辦雞尾酒會,母親去了,但她發現,母親孤零零地站在一邊,不太高興。她問母親怎麼了,母親說:“我不屬於這裡。”她暗想,總有一天,她要開一家屬於普通人的藝廊,他們想喝咖啡就喝咖啡,想試穿衣服就試穿衣服……

之後的一天,在去戴爾斯福德的路上,她看到一座修道院。一個念頭一閃而過:這裡早晚會成為一座藝廊。

又是15年過去了。一天,朋友給她一張廣告,是那座修道院招標的廣告。

沒有一分錢,她借了150萬。幾年時間裡,她斷斷續續地修理———把屋頂搭好;把後山整成花園;把珠寶、古董、圖書和禮物都引入紀念品店……

如今,她的藝廊還成為了當地人舉辦婚禮的熱門之選———修道院頂上那間妖嬈的房間,能俯瞰當地美景,作為蜜月房,已被訂到了2007年;後山的花園,更是舉辦婚禮的絕妙之選。

當然,藝廊還是保存了一些處所,用來紀念修道院。比如那座看得見風景的鐘樓,那間粉紅的醫療室……

消防站酒店 在消防車上睡一晚
酒店的前身,是一家消防站。把滑竿移開,把消防車挪到一邊,放上一張大床,幾張沙發,再加一個廚房、一個 衛生間,就成了!

這家消防站是在 二戰時建立的,消防車是美國人送的,為的是防止日本人在當地投彈,引起火災。日本人沒打到阿得萊德就投降了,消防站也轉成了民用的。再後來,消防站滿足不了現代的需要了,便被改建成酒店。退伍的消防車也被留下,駕駛座上被加上軟墊,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它的主人是夫妻倆,如果你訂了他們的房間,說不定,來機場接你的,就是那位背著Fendi包包,開著勞斯萊斯的女主人哦。

湖邊小屋 享受一下午的SPA

奇了怪了,澳大利亞的藝術家們,似乎對改建酒店情有獨鍾,湖邊小屋的男主人,就是一位畫家。在湖邊小屋裡,隨處可見主人的畫作。33間客房,坐落在面積達6頃的湖邊。晨起,湖邊霧靄繚繞;夜間,只聞鳥鳴。從1984年開始,它便成為戴爾斯福德的一個標誌。女主人是廚師,這裡的餐廳自然一級棒。但最令它享譽的,卻是時尚的SalusDaySpa。樹間小屋裡的按摩浴缸、戶外桑拿浴和高溫浴、看得見風景的SPA房……聽上去就很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