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刮臉,席地的婚宴,奇異的請拜,通宵的打跳……大山深處,一場原始奇特的婚禮之後,一對傈僳族青年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傈僳,史籍稱呼不同,有栗粟,力蘇、此此等。傈僳族實行族內婚制。婚姻有“姑表親優先”的習俗,即姑姑生的女兒必須先嫁給舅舅的兒子,其次才是堂姑親和姨表親。婚禮分別在男女雙方家舉行,需請兩位男子主持,傈僳族稱“娃拿扒”,即證婚人。農曆七月半後說親、訂親,婚禮多在臘月至次年二月舉行。規矩是“男方不給聘禮,女家不陪奩”。

深林裡的新娘刮臉

刮臉是傈僳族婚俗中的重要環節,因從不讓外人特別是男性看見,又在大山深處的密林裡進行,所以,充滿種種神秘的色彩。

來之前就聞其刮臉極為隱秘,就連當地拍了多年婚禮的攝影師也未曾拍到新娘刮臉。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心一定要拍到新娘刮臉的鏡頭,完整地記錄傈僳族的婚俗。新娘刮臉在婚禮的當天上午進行,之後是新娘梳妝、換衣、宴請賓朋、送親等儀式。

密林深處,空曠寂靜,新娘坐在一塊相對平坦但雜草叢生的地上,舅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石膏粉塗抹在她髮際邊長有汗毛的地方,然後用手輕揉汗毛,並將其一根根拔掉。半個多小時的刮臉,張正秀把頭依偎在舅母的懷裡,不知是羞澀還是疼痛,她一直用頭巾緊緊地捂著臉,默默承受著傈僳族當新娘鮮為人知的習俗。

關於新娘婚前為什麼要刮臉拔汗毛,我問了許多傈僳族老人,說法不一,都說這是傳統,是老祖先傳下來的。拔去汗毛表示姑娘已長大成人,每個傈僳族姑娘都要這樣做,拔了汗毛死後才能轉世……

山路彎彎送親尋新郎

刮臉回來後,張正秀就由姐妹陪伴在閨房。外面送親的酒席在熱鬧中開席,舅母回到閨房為她洗臉洗腳,改換嫁衣。按傳統要將新娘洗過的水潑灑在閨房的地上,以示吉利。新娘穿上由親人縫製的繡花衣裙,從頭到腳煥然一新。穿戴整齊後,新娘由伴娘陪同坐在閨房門旁的草地上接受祝福。女方家請的懂禮儀的阿巴莫手持菜花和松針葉在堂屋敬女方家神,告訴家神姑娘要出嫁的事。

傈僳族婚嫁歷來十分簡樸,娘家給女兒的嫁妝只有一件長衫、一張長頭帕和一床陪送的被褥。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我拍攝的張正秀的嫁妝就有很大的變化。除以上傳統的嫁妝外,又添加了大紅木箱、沙發、組合電視櫃,送親的姐妹們也多了抹口紅、畫眉、拿塑膠花的時尚。

敬神祈禱的儀式完成後,送親的姐妹在閨房裡吃飯,娃拿扒在堂屋裡吃飯。其間新娘的伴娘和嘎瑪(傈僳族的山歌手),將要和娃拿扒、阿巴莫對山歌。嘎瑪唱《婚姻調》:父母養育女兒啊多艱辛,新娘啊年幼無知不善理家喲,拜託男方家喲多體諒。娃拿扒以歌作答,歌詞大意:女方家的人請放心,別捨不得新娘離家,女兒雖然離開了娘家,但心裡還是想念著父母。山歌你問我答,感情真摯動人,讓在場的我感覺十分酸楚。

娃拿扒催促再三,依依不捨的女兒才叩拜父母、叩拜家神,在葫蘆笙手的領親曲中緩緩啟程。

送親不論是否山高坡陡路途遙遠,新娘都必須和送親的人一起走路。途中悠揚的葫蘆笙伴著山歌喜氣洋洋,長長的彎彎曲曲的送親隊伍在黃土飛揚的山野中煞是好看。

待新郎家派人前來迎親時,男女雙方的葫蘆笙手要相互致意,高奏樂曲同聲慶賀。新娘在娃拿扒和葫蘆笙手的帶領下來到新郎家的院壩,送親的人將被褥舉過頭頂把新娘罩在中間。待新娘走到堂屋門外時,男方家接親的人便會抓起羊屎粒撒向新娘,其意是驅趕新娘從野外帶來的餓鬼和病魔。男方家的人從新娘身後接過被褥,新娘進屋時,不能與新郎及家人碰面,意思是避免婚後不和。

婚禮到此我都沒有看見新郎。其實這並不奇怪,按傈僳族人的習俗,今天是新郎大喜的日子,所以新郎官可以什麼都不做,盡情地享受婚姻帶來的喜悅。新娘進入洞房後陪伴她的還是舅母,舅舅卻迫不及待地四處尋找新郎。躲藏在衣櫃後的新郎最終被找到,舅舅將其送入洞房和新娘相見。

送親儀式在娃拿扒、伴娘及姐妹們的領親舞中結束,接下來便是男方家的婚宴開席待客了……

原始的草地婚宴

傈僳族的婚喪嫁娶都是自己操辦。山寨附近的親朋好友也會前來幫忙,傈僳族人叫“相幫”,聽到消息都會不請自來,這是傈僳族祖輩傳下來的習慣。

傈僳族婚禮原始古樸,在我看來最重要最隆重的就算婚宴了。婚宴講究吃單不吃雙,通常是吃九大碗。現在生活好了,碗數也變成11—13個。

要辦好婚宴,單靠一家一鍋是不可能的。婚禮的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了。

婚禮婚宴採用先到先吃輪流開飯的方式進行,可謂你方吃罷我登場。傈僳族原本是狩獵民族,上山打獵,無論誰打到獵物,都把肉平分擺在地上的樹葉上,男女老少共用,這種習俗沿下來變成如今的草地婚宴。待酒菜上齊後,新郎在一位長輩的帶領下來到大桌向新娘的長輩叩拜行禮。新郎的父母要各拿一瓶酒,端一碗肥肉分別陪客人,給新娘家的長輩敬酒致意。

通常這樣的婚宴都要吃到天黑才結束。隨後,新房裡擺一桌酒席,新娘張正秀的舅舅、舅母和葫蘆笙手由迎親的兩男兩女陪著吃飯。待他們吃完酒席,請拜喝酒的儀式就要開場了。

喝喜酒丟請拜錢

婚禮上的請拜特別有意思,在新郎家宴請女方家送親的人和男方家賓朋後的傍晚舉行。傈僳族新郎新娘拜堂,俗稱“請拜”;贈送新人禮金,叫丟拜錢。新郎新娘被帶到堂屋,站在草席上。他們面前放一簸箕用來裝拜錢,簸箕裡還要放四碗酒。幾位男子在供奉男方家神的牆邊擺開許多酒碗,一切就緒,請拜儀式開始。

堂屋裡松明閃亮,擠滿了看熱鬧的大人和小孩。照傈僳族的習俗,需由男方家的人先請拜,講究輩分高低先後,而新郎的小輩是不能請拜的。請拜的人只要往簸箕裡丟拜錢,不論多少,新郎新娘都要鞠躬答謝。負責敬酒的人急忙從簸箕裡端兩碗酒左右交*後遞給客人,客人交*接過碗後,要將右手碗裡的酒倒進左手的碗中,並把空碗還給敬酒的人。然後端著酒退出堂屋與他人慢慢品嘗。

打跳:婚禮上的狂歡節

請拜喝酒還在進行,屋外又響起了悠揚的葫蘆笙。這是婚禮的最後高潮——通宵“打跳”(蹢腳舞)。

傈僳族的婚禮不像漢族,婚宴結束後最刺激的就是鬧洞房。傈僳族的新郎新娘結婚不但不鬧洞房,而且當晚不能同房。由男、女陪伴(新娘的兄嫂或姐姐姐夫)陪同,在新房共眠。

山裡的夜,熱鬧而歡樂,人們圍著篝火在葫蘆笙手的伴奏下“打跳”起舞。“打跳”以蹢腳為特色,故稱蹢腳舞,是德昌傈僳族婚喪嫁娶、豐收建房和祭祀時舉行的一種大型集體舞蹈。蹢腳舞在婚禮中多次出現,也最為隆重。

夜深了,人們還繼續歡鬧著,這一夜不僅是張正秀的喜慶之日,也是鄉親們的狂歡之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