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婚禮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大都帶有較為濃厚的宗教色彩,在南、北美洲和歐洲都是如此。位於北非、夾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亞之間的蘇丹也不例外。蘇丹是一個保守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人人篤信伊斯蘭教,其婚禮也有著較強的宗教色彩。

蘇丹的主要民族為貝都因人的一支——拉沙德人。按照當地傳統,小夥子要想娶親,必須送給女方家庭一定數額的財產作為交換——它既可以是現金,也可以用牲畜來代替。同樣,姑娘的父親也會將家裡的相當一部分財產給女兒當作嫁妝,包括牛羊、珠寶和衣服等。而當父母亡故時,女兒將沒有權力繼承遺產,只有兒子才可以繼承。如果離婚,妻子則有權保留其珠寶,並從丈夫那裡得到一筆現金作為補償,而所有的牲畜將全歸丈夫所有。

蘇丹婚禮一般至少持續兩天,主要在女方家中舉行。雙方親朋齊聚一堂,舉行盛大的宴會和熱鬧的慶祝活動,這與其它穆斯林國家的婚俗很相似。但它最大的特色是:婚禮成了年輕人之間公開競賽和自我表現、特別是吸引異性的重要場合。婚禮第一天,小夥子們競賽屠宰牲口的技術,看誰殺得又快又好;第二天,小夥子們賽駱駝、比唱歌,而姑娘們則比賽歌舞。

賽駱駝由女方家庭組織。吃過早飯後,新娘的眾位叔叔和堂兄弟帶領小夥子們騎上駱駝直奔沙漠深處,到了一定的距離就折回來,看誰的駱駝跑得最快。新娘的父親陪同客人在終點觀看和等待,並向優勝者頒發獎金。而這份獎金將由優勝者作為賀禮還給新郎、新娘。新郎也必須參加比賽,但他不一定非贏不可。

下午還有其它一些賽事,其中最熱鬧的要屬歌舞比賽了。首先是小夥子們之間的舞刀與賽歌。小夥子們面對面站成兩排,一齊唱起牧歌。歌聲抑揚頓挫,十分動聽。他們輪流出位,拿著阿拉伯彎刀在兩隊之間邊唱邊舞。表演者時而引頸高歌,時而吟誦伊斯蘭教經文,舞刀的節奏隨歌唱的韻律而變化。其它人則擊掌以和,並隨著表演者的節奏跳著腳踏舞。表演的時間由小夥子的舞技而定。如果他舞得不好,或者其它人厭倦了,人們就停止伴唱、和拍,表演者就會知趣而退,緊接著便是下一個青年的表演。

之後是姑娘們之間的比賽。當她們在帳篷裡聽到小夥子們開始歌唱時,就盛裝打扮起來。她們用烏色的銻描眉,穿上豔麗的節日服裝,戴上黑色的面紗和各式各樣的金銀首飾,例如項鍊、手鐲、戒指、耳環等。小夥子們表演完的時候,姑娘們也就該出場了。這時,小夥子們中會有一個領舞者站出來,用優美的聲調朗誦詩詞,其大意是:“婚禮伊始,我們就在歡歌暢舞;亞當的女兒們,你們觀看已久,請與我們盡情歌舞吧!”小夥子一語道破了所有年輕男子的心聲,於是眾男子一同大聲附和,附和之聲一浪高過一浪。在這種熱烈的氣氛下,一位年輕俊美的女子終於跳著歡快的舞蹈出場了。

羞澀的她不說也不唱,只是抬起手臂,不停的拍擊著戴滿銀飾的雙手,伴著腳下輕快的舞步,彩衣彩袖隨風舞動,嫵媚動人。一位小夥子會把劍從肩上拔下來,必恭必敬的獻給她。姑娘則雙手接過,很有技巧地一手握劍柄,一手執劍尖,把它高舉到額頭上。姑娘接到了禮物,舞得更加起勁兒。小夥子們也深受感染,唱跳個不停。

之後,又會有三位女性加入,最後一位的手中持有一個盛滿香水的瓶子。她緩緩走到周圍的小夥子身邊,將香水噴灑在他們的手上和白色頭巾上。小夥子們則雙手承接,並將香水抹在自己臉上和短短的鬍鬚上。

年輕的姑娘們在小夥子的隊伍與和聲中載歌載舞,嬌脆的聲音與美妙的舞姿博得了人們的交口稱讚,金屬首飾相撞發出悅耳的聲音,這時小夥子們就跳得更加起勁了。全村男女老少都出來觀賞,將現場圍得水泄不通,真是熱鬧非凡。甚至還有人騎上駱駝或站在高處,以便看得清楚。

當姑娘們跳累了的時候,就會停下休息,她們要借機摘掉頭上沉重的銀飾包頭與圍巾。這時一名男子會受主人的委託,用一個隻精緻的針紮著一遝鈔票送給一名被公認為跳得最好的姑娘,作為對她優美舞姿和靈巧雙手的獎賞。當然這種獎賞只是象徵性的,得到錢的這名女子並不真正擁有它,一會兒還要把它當作禮物送給新娘,寓意希望新娘同樣心靈手巧。同時,跳得好、唱得美的小夥子也會得到主人的禮物。同樣,這份禮物也要在後來交給新郎,作為對他新婚的慶賀與祝福。

從蘇丹婚禮的表演和獎賞中,我們可以管窺到當地人們生活的現狀。表面上看來男女是平等的,最佳表演者都得到了獎賞,但事實上拉沙德人還是更加尊寵男性。因為凡是男人們用的東西,例如駱駝、木鞍和家畜等都可以賣到很好的價錢。也就是說,他們能夠得到貨真價實的金錢獎賞。而女人們的東西,例如美味食品、皮革製品和帳篷用布,雖然同樣都是辛勤勞動的成果,卻很少有能拿去賣錢補貼家用的。現實情況中,就沒有女人們的市場。儘管她們可能是很好的廚師、織工或裁縫,但她們只能得到名譽上的認可和讚美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