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與心理學家都認為,讚揚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因為,孩子是自尊和好勝的,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受到父母和老師的肯定與讚揚。

這種自尊、上進心理是正常健康的。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承認,他們的自尊就得到了滿足,就會萌生幸福的體驗。這種體驗能進一步地增加孩子的信心和進取心,激發孩子採取更加積極的行動,去爭取更大的成績。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父母與老師並沒有注意到這一因素,或者說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因此,以下讚揚的方式方法值得父母與老師們的注意。

期望性讚揚

當父母與老師對某個孩子寄予期望時,就容易發現孩子的優點,這是父母與老師應該瞭解的。心理學工作者通過觀察和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一般情況下,父母對孩子使用的消極性語言和啟迪性語言的比例是3:1,甚至還要高些,這樣做是不對的。當人們期望某個孩子進步時,總認為這個孩子好,一舉一動都順眼,稍見進步,就喜形於色,自然會給孩子以潛在激勵。

誘導性讚揚

當孩子在某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並表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時,父母或老師應冷靜客觀地對孩子的主客觀條件加以科學的分析。如果確信孩子適於朝此方向發展,就應循循加以誘導,通過言語舉止潛移默化地給孩子以影響,使孩子在受到讚揚的同時明確自己應朝什麼方向努力和發展。特別有效地是利用間接形式對孩子進行誘導性讚揚。如,以無意的形式把自己對孩子的讚揚透露給孩子的同學、夥伴、親友和師長,讓這些人把誘導讚揚的資訊轉達給孩子,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鼓勵性讚揚

當孩子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某種程度的進步時,哪怕這種進步帶有某些偶然因素,父母或老師也應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並予以公開表揚和鼓勵。例如,孩子的學習基礎較差,但因某階段較為努力或因興趣所致,或因較易理解與接受,有一些測驗成績有所提高,父母或老師就應抓住這次機會予以鼓勵,幫助孩子找出進步的原因,使其逐步樹立起信心,繼續提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