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鐘聲已經響過,時間已經很晚了。一位元父親讓與他一起看電視的孩子去睡覺。聽到父親的話,孩子卻沒有絲毫去睡覺的意思,仍無動於衷的坐在電視機前。催了幾次後,父親的語氣開始變的嚴厲。這時孩子說話了:“人和人是平等的,我與你同看電視,你讓我去睡覺,你為什麼不去睡啊?”父親無言以對。

要想與孩子融洽的相處、平等的交流,作為成人,我們必須放下頭腦中存在的“嚴重的長幼觀念”,在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要把道理強加給他,更不可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去承認錯誤。我們應該儘量減少語言對孩子的不良刺激,允許孩子表明自己的看法,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若是我們一味堅守長幼觀念,堅持以為父母的意志是至高無上的,大腦想的是如何在孩子面前樹立起自己的長輩尊嚴,如何將自己的意願強加于孩子的身上,而絲毫不去考慮孩子是否願意接受,不給孩子任何反駁的權利,那最終的結果將會是:孩子以為父母的訓話就是“聖旨”,不可違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沒有了任何的自主權,天天遵命行事,性格變的孤僻,膽小怕事,遇事沒主見,而我們原本善意的規勸,也因這種陳舊的觀念而變成強制命令,致使我們和孩子之間也因此產生了不可逾越的隔閡------代溝。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媽媽正領著孩子在田野走著,突然孩子掙脫媽媽的手,蹲到一株小花前,說了許多悄悄話。媽媽奇怪的問:“為什麼要蹲下去啊?”孩子回答:“我站著,它聽不見呀!”。在孩子們眼裡,只有當他們平行的時候,才能實現心靈的交流。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是缺少這種“平行”,所以平等交流變的可望而不可即,而關係和諧也成了一句空話。

怎樣才是平等交流呢?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袒護有加,呵護有餘,“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孩子要月亮不給摘星星,那是溺愛,顯然更是不可取的。面對孩子,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地位,應試著去與孩子交朋友,因為朋友之間才是真正的平等的。英國蒙特梭利說過:“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要讓他自己知道怎樣穿鞋子、怎樣穿衣服、怎樣脫衣服。在他的歡樂中,應映照出人類的尊嚴,因為人類的尊嚴是從一個人的獨立自主的情操中產生的。”因而我們在重視孩子的民主權利上,不妨把孩子當作成人。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時,應該時刻告戒自己:

第一、蹲下身子,多一些支持,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些事情做不好是可以原諒的,孩子的能力還不夠。要培養孩子的能力是不可稍有差錯,就狠狠批評的,因為那樣的話,時間一長,他就會變的極度自卑,以為自己一無是處,會失去對生活甚至對生命的自信一旦面對困難,就因後怕而力不從心,什麼事都會推給別人。缺乏嘗試,今後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更加追不上知識發展的步伐。

第二、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凡事先讓孩子自己拿主義,我們給出多種建議,讓孩子自己選擇,即使他們註定不會成功,也決不可強行插手,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的經歷會給孩子以刻骨銘心的啟迪,會幫助他積累生活的經驗,從而吸取教訓,為下一次的行為提供改進的的依據,進而作出明智的選擇。古希臘普羅塔戈在3000多年前曾寫到: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點燃的火把。一句話,孩子自己能幹的事,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第三、對孩子需要作到“言傳身教”。十年樹林,百年樹人,教育是大事,作為孩子的父母,必須作出犧牲,以身示教。為人處世要嚴謹,一絲不苟,“言必行,行必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