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順地區和貴陽市。人口2,545,059人。

布依族是祖國大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少數民族。一般認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與壯族同源。有人還認為西漢時的“夜郎”國與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淵源關係。歷史上布依族常被稱為“夷”、“苗”、“仲苗”、“仲家”、“仲蠻”等。1953年根據本民族意願,才統一叫布依族。布依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過去沒有文字,一直使用漢文,1956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布依族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戀愛婚姻

“趕表”是布依男女青年流行的公開社交活動,對未婚青年來說是尋找戀愛對象,對已婚青年,如果他們對父母包辦婚事是滿意的,那是為炫耀自己的唱歌才能,否則就是表示自己對封建婚姻的控訴和反抗。這種以對歌為主要形式的趕表活動,男方叫“浪哨”,女方叫“估場”(玩耍之意),趕表中,除唱情歌外,還有唱苦歌,告狀歌和逃婚調等。時間一般在傳統節日或散集後,青年人留下來,戴頭帕的姑娘和小夥子分別站兩旁,互相物色意中人,中間的媒介人叫“銀雀”,某小夥子相中了一個姑娘,他的“銀雀”就帶著禮物“飛”到女方身旁,唱起“浪哨歌”。

如果姑娘同意,便回眸一顧,在其它小夥子的一片“呵呵”聲中和大家的目送下,男女雙方走出人群,上山對歌,有的還吹木葉,男吹女唱十分和諧。雙方瞭解感情後,征得父母同意,便可舉行婚禮。

布依人結婚只是一個形式,並不“坐家”(男女雙方不同居)。新娘接來後整天忙碌操持家務,晚上織麻紡紗、直到深夜,從不主動進洞房,若有小姑者新娘就賴著和小姑睡,沒有小姑的便擠著和婆母睡。這時,婆母和妯娌便強將新娘推推拉拉地送進洞房。不論新娘對丈夫是否滿意,大都如此,新娘三、五天后又重回娘家。這種戲劇性的生活,直到新娘身懷有孕才告終。這時新娘才在丈夫家住下,稱為“坐家”。於是新娘便戴上“假殼”表示少女戀愛時期結束,少婦當家理業時期開始。

居住與飲食

布依村寨多在平壩、河谷或依山傍水處,四周環抱著古老的“風水樹”和茂密的竹林。一般每個村寨住著幾十戶以至幾百戶人家,房屋有石板房,樓房和半邊,樓,主要建築材料是木材,大多用石板蓋頂,別有特色。堂屋內、一般都有神龕,左右兩邊隔成灶房、臥室、客屋等,設有火塘,主要作取暖之用。寨中或寨邊修有土地廟,過去以敬山神菩薩,也是聚會議事的地方。

在飲食上,一般以大米為主,高山和幹磽地方則以玉米為主。布依人善喝自釀的米酒和玉米酒,度數低,俗稱“便當酒”。肉食以豬肉、狗肉和牛肉為主,逢年過節喜吃糯米粑、糯米飯和喝糯米酒。酸菜是飯食中不可缺少的。吃狗肉更是布依人的一種嗜好,來了賓客或是過節,狗肉是上等款待和上等佳餚。難怪外出工作的布依族同胞對噴香的狗肉總是念念不忘。有些布依人家還以花盆栽上“狗肉香”以備做狗肉的佐料,“狗肉香”(植物名稱荷香)。

布依族傳統節日“六月六”有打狗吃的習俗,他們吃狗肉相當講究:先把狗身上的毛燙洗乾淨,剔下軟骨、剁碎,再與腦髓、血、肺、糯米、“狗肉香”等伴在一起,灌進腸裡煮熟,切成小段。他們稱狗爪為“熊掌”,必須燒烙洗淨。上桌時先挾敬長者或貴客。布依人家大部分喜歡養狗,一來可以看家防盜,二來可以打獵,或殺吃。

特別是在節日之前,狗販子就從四面八方販運狗到布依市場出售,當地有“牽狗逗人笑,賺錢不知道”的俗語,相傳佈依人原先並不吃狗肉,因為據說狗為布依人帶來了穀種,一直受到尊重,後因為狗肉能驅除病魔,治好癱瘓,才開了“戒”。
節日和服飾

布依族有許多傳統節日,除一些和漢族相同外,如春節、中秋節等,另外如“六月六”、“三月三”“了年”更具有民族特點。“六月六”是最隆重的布依傳統節日,其來歷有“祭祖”、“祈豐年”、“玩山”、“歌節”等說法,每年農曆的六月初六這一天,家家戶戶或宰牛或殺豬或打狗,特別要包粽子,祭祀祖宗。婦女們背著粽粑,抱著雞,走親訪友,男人們則在寨中聚會,端杯暢飲,制定寨規民約;男女青年新裝豔服,手拎簫筒、二胡,口吹木葉成群結隊聚集於曠野或某個寨子對歌、趕表、丟花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