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在未來社會裡,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學習方法、不會自行更新知識的人。因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望子成龍的家長要指導孩子科學地學習,並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請留心以下內容。

1.創造條件讓孩子多聽錄音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繪製的“遺忘曲線”表明:人們對於所學習的材料,最初的遺忘曲線是“急劇下降”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緩。也就是說,遺忘是“先快後慢”的,它提醒人們要“及時複習”。心理學家還告訴我們,對於沒有聯繫的材料,如外語中的字、詞、句,採用“部分識記”的效果好,即記住一部分後再記另外一部分為好。由此看來,家長最好能在孩子放學回家後,就給孩子放一次錄音。僅以劍橋少兒英語教材為例,可以先放對話部分,反復放幾遍,讓孩子反復聽並跟著說;接著再放幾遍重點詞或句子部分;最後放“說說唱唱”部分。把十幾分鐘分成三個部分,及時地複習剛學過的內容,使孩子有聽、有說、有唱,時間不長,但又有趣,這樣做,比臨近上課前才複習,或是錄音一放上就不管了的效果要好許多。當然,起床後和睡覺前,在孩子洗漱時放一段錄音,堅持久了,也會有可喜的效果。這樣做,也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意識和能力。對於如何提高理解、記憶和應用知識的效果,教育心理學家們有著很多的研究和成果,大家可以參考有關的書籍。

另外,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學習英語不強調會認讀、拼讀和書寫,主要是加強“聽”與“說”的訓練。正如嬰幼兒不會說話時先學會聽是潛語言先發展的過程一樣,首先達到能聽懂、能做出簡單的應答,如指認某人、某物或某事,或者連線、畫圖等,或是能用身體動作來應答,即進行初步的交流。孩子能聽懂、能應答,就會有興趣,會有成功感;而認讀和書寫字母則相應地*後,至於寫句子更是往後放了。因此,在少兒英語教學中,首先是加強聽力訓練和說話訓練,然後才是讀寫能力的培養。聽說能力差,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差,是以往英語教學中的缺陷,是現代少兒英語教學中要全力改進的。為此,家長一定要配合學校來要求孩子,不能操之過急,不能要求“四會”,即聽、說、讀、寫一齊抓,更不要給孩子講語法知識。而是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多聽純正的英語,習慣聽原聲帶,注意聽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語氣,聽幾遍、聽清楚了以後,跟著說,這樣做,也可以彌補因某些英語教師語音不夠純正的不足。多聽、多說可以讓孩子儘快達到“脫口而出”、“出口成句”(哪怕是一兩個詞代表的句子)。

再有,如漢語中有“四聲”一樣,英語中有“長音”、“短音”和“雙母音”等不同於漢語的發音要求,孩子要注意學並且正確發音,否則談不上學到地道的英語。

2.培養孩子上課注意聽講,要求他們注意看教師的口型、動作和體態

調查表明,多數家長在家裡對孩子問得最多的是“今天你得幾分”或是“你聽話了嗎”,這樣的關心只能使孩子以為學習就是為了分數,只是要向家長交待一個分數,或是隨意答“聽話了”就可以了。如果家長經常問“今天學什麼新課”、“教師提什麼問題”、“你能不能教我說”等,這樣既具體又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能促使孩子上課時注意聽講,養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還有,語言是為表達思想情感、為交流用的,因而它往往伴隨著語氣、動作和體態等,不僅表現人稱、主客和方位是如此,表現情感時也是如此。研究表明,人們在進行交際時,體態語占55%,語音語言占45%,這就是為什麼聽報告錄音的效果,遠比不上在現場聽報告人親自講話的效果好的緣故。這也說明了學英語時,注意看教師的口型、動作和體態是很重要的。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許多重要的事情正是*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所以,進行“養成教育”便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環節,它也應當是每一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應當重視和掌握的重要內容和環節。國內外有的研究人員指出:3~8歲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期,而且,幼兒期和兒童期也是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可以說,在少年兒童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家長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讓他們多學到一些知識或得到好的分數還要重要得多。

因而,家長配合學校要求孩子,給予適時的指導和幫助也是很重要的。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以下學習習慣。

(1)認真聽、耐心聽。先用心聽錄音或教師說,聽准了、聽會了,再跟著讀,不要急於說。防止剛剛開始聽就急於跟著說,這樣做會產生只會跟著說,或離開教師的帶讀就不會說的問題,還可能產生因聽不准而說不準的問題,不利於提高聽力,也不利於自己獨立說的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大聲說,不害羞。家長要不斷鼓勵孩子勇於大聲地朗讀、對話、答問,以利於清楚地表達,也利於他人糾正自己的錯誤,還有利於培養大膽、開朗、自信的良好個性。

(3)多舉手、多練習。要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回答問題,以及做“情境表演”等,這樣做,增加了課堂上練習的機會,也能得到教師、同學及時的、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4)大膽做動作。上面已經提到,人們的語音語言和身體語言是相輔相成的。做動作可以説明孩子理解語言,表達語言,也有助於記憶。家長還要鼓勵孩子去“發現”圖畫中的新人新物,大膽地創編動作和對話,讓他們“在做中學”、“在發現中學”、“在笑中學”,這樣的學習對於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完善孩子的個性,都是很有益的。

(5)注重時效。要培養孩子從小就有時間觀念,採用多種方法鼓勵他們做到,並養成“專時專用、節約歸己”的好習慣。即,學習時專心學,不吃東西,不玩玩具;玩耍時好好玩,家長也可爭取時間同他們一道玩,以表示鼓勵。學習效率提高了,任務提前完成了,節省下來的時間由孩子自己支配,去娛樂、健身,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作業。

(6)不要反復抄寫作業。前面講過,對於少年兒童學習英語來說,聽與說是主要的,讀和寫,特別是書寫是逐步要求的。因此,請家長不必在教師的要求以外再多加抄寫作業。讓學生抄寫相同教材,抄寫4遍和40遍的效果是接近的;而且,兒童的骨骼尚在生長發育中,手指上的骨骼發育尚未成熟,如果長時間地寫字,不但會疲勞,還會使手的指關節受到傷害。這一切都有力地提示我們,“不要好心做錯事”。

(7)聯繫實際。除了前面講到的如貼標籤,到社區、公園、遊樂場、商店等,學習、複習有關生活場景的字、詞、句、對話等以外,家長還可以結合孩子學習內容,在節日、生日時,鼓勵孩子向親友們送賀卡、邀請信,還可同孩子一道設計和製作。這樣不但加強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而且更是一種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培養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多方面要求,最重要的是“訓練”。因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必須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如果孩子能在家長的提醒下,一次、兩次地“大聲說英語”了,這只能說“他有了大聲說英語的‘行為’”,還不能說是形成了“習慣”。對此,我們要有耐心,要反復地、持之以恆地要求,達到“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同時,還需要不斷鼓勵,也叫“強化”,正確的行為得到了及時的鼓勵和強化,能促使孩子想“再做”、“下次還這樣做”,以致于形成了良好習慣。此外,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可以同孩子一道“計時”,認真計算一下,便可知道,10分鐘可以記住兩句話或七八個單詞,要是能每天抓住它是值得的,以此幫助孩子具體瞭解“10分鐘的價值”,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可以說,學習能力的培養,遠比學習知識重要。孩子從小學會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可以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這是可以終身受益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k M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